千台春
颁金节来历及相关习俗
-->

满族颁金节来历与相关习俗


农历十月十三日是满族的命名纪念日,也称"颁金节"。


  清前满洲(建州)民间一直流传着农历冬日,即秋收打场后,群众自发举行庆贺丰收、祭天酬神活动,这 是满洲人最快乐的 。


  皇太极1626年继承汗位后,励精图治,审时度势,进行改革,对内建官分职,加强君权,把推行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政策作为"治国之本"。对外缓和汉满民族矛盾,倡导满汉一体,后金国日益强悍,以女真人为主体的满洲共同体得以壮大发展。皇太极顺应时势,采取果断措施改变族称。


  公元1635年11月22日(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农历十月十三日)皇太极根据这一习俗,择日公布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命令:"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至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清太宗实录》卷25)从此,正式将女真族改称"满洲",作为正式的民族称谓被固定下来,并统一使用。皇太极宣告改名后,还将档籍、文献中有关"诸申"字样一律改为"满洲"。至此,一个以"满洲"命名的民族便出现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满洲"名称的确定,标志着一个古老民族有了新的发展契机。不久,"满洲"作为新民族再度入主中原,建立了延续260多年,幅员远比明朝辽阔的大清王朝,并确定了中国现代统一多民族 的格局。辛亥革命后,"满洲族"又简称"满族"。1952年国务院发文,正式将"满洲族"改称"满族"。


  1989年10月,由辽宁省民族研究所倡导,在丹东市举办了"首届满族文学艺术研讨会",经过专家研讨,一致认为把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族的纪念日,即农历十月十三日称作"颁金节"较为合适。会后,辽宁省《满族研究》及其与会的专家、学者都进行了广泛宣传,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此,满族"颁金节"的名称也便流传开来,一些地区的满族组织和群众竞相以"颁金节"为名,于这天举行庆祝活动,以纪念满族诞生。"颁金"是满语的译音。按胡增益1994年7月编辑出版的《新满文大词典》用拉丁文注音,意为"生计"、"生存",或"生得"、"生长"等。"颁金节"是满族同胞庆祝自己民族生成、生长之意,用来形容满洲共同体的新生和生机勃勃。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先生在《明亡清兴六十年》(上)中说:"改革开放以后,一些满族人看到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而满族没有,就把满洲的命名日,也就是阴历的十月十三日定为颁金节。颁金节是满语的汉语译音,意思是新生活的开始,这就是颁金节的来历。"


  我市满族联谊会于2008年将满族颁金节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颁金节是满族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它是满族诞生纪念日,是全族性的节日。每年这 ,全国各地的满族同胞都穿上民族服装,以各种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气氛热烈火爆,每一项活动都带有浓厚的满族文化色彩,表现了满族同胞热情好客、勤劳勇敢、英勇善战的民族精神和喜庆丰收,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平安的民族习俗。


祭祀


  祭天是满族最隆重的祭祀活动。按照满洲人每年打完场后祭天酬神庆丰收的古老习俗,颁金节的祭祀活动主要是祭天,一般以家族为单位。


  满族的民间祭天也称"院祭"、"祭神杆"。祭天的神杆满语称为"索伦杆子",是祭天的主要器具。满族祭天在各家院中所立的神杆有言称长九尺者,亦称代表九层天。农历十月十三日这天清晨,将一纯乌毛猪置于牲案上,"先提耳灌酒,后省之(杀了),将猪血涂与杆顶端,以祭天神"。再于接近杆顶端处扎草把或顶部置锡斗,放上五谷杂粮以及供神的纯乌毛猪的杂碎与完整的生殖器,祭供乌鸦神与喜鹊神用。祈求神灵、喜鹊、乌鸦来享。


  将祭猪煮至七八分熟,各姓按规矩把猪切成八、九、十三等不等肉块,仿全猪原型摆放于供桌之上(称摆件),也有供整个燎毛猪的。萨满跪在杆子前面高声诵读祭天祷词,内容多为祈福、祛祟。


  满族民间还有一种祭天,即祭"索伦杆",又称为"立杆"大祭,由穆昆达主持。


娱乐


  祭祀仪式结束后,男女青年纷纷聚在一起,或跳舞唱歌或敲锣打鼓吹唢呐扭秧歌。满族传统民间舞蹈形式较多,如莽势舞、太平鼓、笊篱姑姑、八角鼓和秧歌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娱乐性强,在歌唱和欢笑中,形成热烈的集体群舞。


  "莽势"舞又称"空齐"舞。"莽势"舞是喜庆的宴会上、节日里、或为老人祝寿,或在宗庙祭祀中欢跳,用来表示庆贺、祝福。它以刚健、优美的各种舞姿,表现了满族人民古老的渔猎生活,艰苦创业的战斗和对丰收、胜利的欢庆。


  秧歌是深为满族人喜爱的集体歌舞,每逢节庆必扭秧歌,载歌载舞,欢度佳节。秧歌队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上百人。我国东北特别是辽东一带至今仍保留着清代满族秧歌的古老风貌。满族秧歌有许多是模拟征战和狩猎的姿势,动作奔放、舞姿优美,反映了满族人民古朴、粗犷、豪放的民族气质和崇尚武功的民族精神。


  竞技,满族是地道的马上民族,最重骑射,无论日常宴饮会聚,还是举行祭祀、庆典等重大活动,都要竞习骑射,娱人娱神。骑射演变成为满族传统的民风民习的体育竞技项目后,除沿袭女真族骑马、射柳外,还有击球、跳马、跳骆驼等古朴项目。


  孩子们也快乐地玩着适合自己的游戏,如:"歘嘎啦哈"、"老鹞子抓小鸡"、"跑马冲城"等都是满族儿童喜欢的传统游戏。


饮食


  在男女青年和孩子们尽情娱乐和玩耍的时候,妇女们一直在忙碌着节日的美食。满族的饮食自古以来既简单古朴,制作和食用方法也粗陋方便。糕点注重香酥甜脆,饭食注重粘软甘酸,菜肴则香醇偏咸,喜食野味。据考古证明,秦汉时期满族的先人就已经有了用烧、蒸、煮等方法而熟食。至女真人时,其饮食多是粟肉兼食,基本沿袭先世旧俗。


  主食 主要以小米、玉米为主,兼食杂粮。因常年生活在山林中,尤其在冬季,故喜食大黄米干饭,粘火勺、粘豆包、粘糕等粘软耐消化食品。而今则以玉米、大米为主食,杂以饽饽。满族饽饽是满族面食风俗的一大特色,故素有"满点汉菜"之称,"满点"即概指满洲饽饽而言。满族人家常常在不同季节制作不同种类的饽饽。如春季的打糕、菠萝叶饽饽;夏季的苏子叶饽饽、酸饽饽、炸角子:秋冬季的粘豆包;四季都可食用的豆面饽饽、发糕;既可食用又可做礼品或祭祀供品的搓条饽饽、萨其玛、撒糕、芙蓉糕等。另外,玉米除磨制成大小不等的馇子外,还可制成酸汤子、饸饹等。


  这 少不了的是更具 民族特点的"小肉粥",俗称"鞑子粥"。其做法是:将猪肉切成小丁,放在锅里煸炒至变色、添汤、加盐及其它调料,调好口味后,将淘洗干净的小米或黄米等放入煮成粥即可。


  菜肴 满族菜肴以肉食为主,尤其喜食猪肉。


  八大碗 清朝乾隆期间,正值鼎盛时期。乾隆时期政局稳,经济发展,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其中以"满汉全席"称雄饮食业,满汉全席分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满族八大碗为满汉全席之一下八珍,满族地方风味也应运而生,专业性饮食店铺日益增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满族八大碗深受民间欢迎,《满族旗人祭礼考》记载:宴会则用五鼎、八盏,俗称八大碗,年、节、庆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请,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饪手法。满族八大碗的菜名为: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 、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 、御府椿鱼 、阿玛尊肉。


  大锅肉 满洲人家祭神还愿或年节喜庆,必吃大锅肉。通常的吃法,据《辽古塔纪略》载:"将猪肉、头、足、肝、肠收拾干净,大肠以血充满,一锅煮熟。请亲友到炕上,炕上不用桌,铺设油单,一人一盘,自用小刀片食。"粗犷豪放的吃大锅肉及食特性,保留了射猎民族于荒野、肢解烀煮兽肉和烧烤全兽,陈置于地、持刀切割而食的古老风俗。


  血肠氽白肉 传说白肉血肠最早是满族人祭祖还愿时,献于诸神的。现已成为满族人雅俗共赏的特殊风味名菜。其菜做法:先选出新鲜的猪血和肠。在血中加入少量的葱花、大蒜、姜末、花椒面、盐、酱、味精等调味品,搅匀后,灌入洗净的猪肠中。再将选好的带皮的肥猪肉(也可肥肉上略带点瘦肉)放在凉水锅里煮,煮至八分熟时捞出来,切成薄片,此时肉片洁白、光滑、舒展。再把切好的血肠和肉下在酸菜锅里,加上调料,酌情放粉,煮沸。食之,其肉肥而不腻,其肠鲜嫩醇香,汤菜可口,营养丰富。


  饮酒 饮酒是满族人传统习惯。满族人宴会、待客必喝酒,满族喝酒"凡饮酒时不食",饮毕再用饭菜。


  满族人早期所饮的主要是"米儿酒","米儿酒"以糜(黄米)酿造,色黄,俗又称"黄酒"。因其多在秋天酿造,又称"秋酒"。满族人后来盛行"烧酒",宁古塔满人称为"汤子酒"(或馇子酒)。烧酒多以高粱配制,性烈,饮之可以活血驱寒,因此,尤其受到满族人喜好。


  人们边吃边喝,边歌边舞,热闹娱乐至尽兴。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满族传统文化的不断进步,一些古老的风俗,如祭祀风俗已逐渐淡化,成了历史遗迹,只在满族聚居的村落还有保留,有些祭祀中的礼仪演变成了满族人喜庆娱乐的活动,因此,满族颁金节的庆祝活动也在向多元化发展。在一些乡村,仍然保持着它的原貌,它的原汁原味,而在比较发达地区,特别是城市,满族同胞正以新的形式和物质条件来表现颁金节庆丰收和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习俗。节间的祭祀意识已经简化,封建宗法性的内容已经弃掉。他们举行集会,表演满族歌舞举办秧歌或体育竞技项目比赛,有的还增加了经贸活动。满族传统食品、小吃及其他一些满族民俗物品也成了节庆活动的畅销货。


  近年来,在每年的"颁金节"节庆活动中,许多满族作家、画家、艺术家、摄影家都现场为大家写诗作画,展示作品,表演精湛技艺,十分热烈而有趣,为"颁金节"的庆祝活动注入了新的内容,在许多方面赋予这个内涵丰富的民间节日以新的意义。


  (李维峻)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手机号:19975937871
固   话:024-52621028 
联系人:李经理
地   址:抚顺市新抚区胜利经济开发区千台街1号
扫码关注
留言反馈
Online registration
您的姓名:
您的手机:
您的留言: